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丨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依旧可以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或者说: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2、“一切”说明该定律对于所有物体都适用,不是特殊现象。

3、“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力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的作用效果。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也就是说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2、惯性

1.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叫做惯性。

2.惯性的利用: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利用自身的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进;拍打衣服,清除衣服上的灰尘;甩掉手上的水珠。

3.惯性的危害:汽车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酿成交通事故;快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车里的乘客如果没有系安全带,会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飞出车外;走路时不小心,可能会被台阶绊倒。

3、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力。(通过物体所处状态,判断受力是否平衡)

2.平衡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判断力的大小、方向。

(1)甲图中钩码静止,受到平衡力,即:钩码的重力G,等于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F,拉力F的方向和重力的方向相反。

(2)图乙中放在桌面上的篮球,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人和伞的总重G等于阻力f,阻力的方向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4、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相对”是指相对于接触的物体。

(3)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2.静摩擦力:

(1)概念:物体在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叫做静摩擦力。

(2)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但与运动方向可以相反(阻力)也可以相同(动力),还可以成任意角度。

(3)判断静摩擦力大小的方法:静摩擦力可以在0到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变化,其大小由外界条件决定,因此它是被动力。

3.滚动摩擦:是指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例如滚动轴承中的滚珠在轴承内滚动时的摩擦。车轮在地面滚动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4.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1)增大有益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

(2)减小有害摩擦: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气垫导轨,磁悬浮。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8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