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天科技发展的数十年中,许多高科技含量的产品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转化为普通的日常消费用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仅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30年以来应用在国民经济的航天技术,初步统计已有余项。
那么,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消费品是由航天科技转化而来?下面进行简单的盘点和介绍。
一、尿不湿
早期的宇航员前往太空时没有很方便的环境来解决生理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世纪80年代,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华人工程师唐鑫源,从一种高吸水性树脂中获得灵感,利用高分子吸收体发明了能吸水毫升的纸尿片,缓解了宇航员的生理危机。此后,这项技术转为民用,成本逐渐降低,就成了我们熟悉的尿不湿。
二、脱水食品
航天员长期驻留太空时需要蔬菜来维持营养,但新鲜蔬菜不易保存,为此,人们发明了冷冻脱水蔬菜技术来去除蔬菜中的水分,同时保存蔬菜中绝大部分的营养。之后,此项技术逐渐转为民用,如方便面配料中的蔬菜包便运用了冷冻脱水蔬菜技术。
三、气垫鞋
日常许多人穿的气垫鞋,运用了“中空吹塑成型”技术,此项技术最早用于航天服制造,后转为民用,并成为运动鞋制造的关键技术。
四、其他
数码相机、鼠标的相关技术也是由航天技术转化而来,早期用于航天拍摄的数码相机分辨率并不高、鼠标也还只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木头盒子,底部配有小球带动枢轴转动。后经过不断的商业化发展,最终成为现在人们日常使用的样子。此外,医院常用到的核磁共振与ct,最早是为了能拍摄更清晰的照片而研发出的计算机图像增强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航天前沿技术的不断突破,航天工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航天技术正逐渐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相信未来,在载人航天工程、载人登月计划等中国航天工程不断探索实施的过程中,将有更多前沿高科技惠及民生、改善民生。
(何垚森综合科技日报、齐鲁晚报、中国经营报、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