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气垫船是世界上最大的气垫登陆船,由苏联设计并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建造。
它的全长57.3米,全宽25.6米,满载排水量吨,最高速度63节,可运送3辆主战坦克或名全副武装的登陆队员。
它还装备了强大的武器系统,包括30毫米机炮、防空导弹、火箭炮和水雷。
它被誉为两栖作战的神器,能够在复杂的海岸线和地形上快速登陆和撤退。
中国海军于年从乌克兰订购了4艘野牛气垫船,并获得了技术转让。年至年间,中国陆续接收了乌克兰建造的2艘,并在国内组装了另外2艘。
这4艘野牛气垫船被编入南部战区海军,主要用于南海和台湾海峡的两栖作战任务。
然而,在此之后,中国并没有继续扩大野牛气垫船的规模,而是转而发展自主设计的中型气垫登陆船和新型两栖攻击舰。
这是因为野牛气垫船虽然有着强大的性能和火力,但也有着不少缺点和局限性。例如:
1、野牛气垫船的尺寸过大,无法被任何军用规格的母船搭载,只能依靠自身的续航力或商用规格的半潜船运输。这限制了它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2、野牛气垫船的抗风浪能力较弱,只能在浪高小于2米的情况下行驶。当浪高超过2米时,就会出现严重失速的情况。这意味着它在南海和台湾海峡等海域的使用时间受到很大限制。
3、野牛气垫船的造价较高,据报道每艘约为万美元。相比之下,中国自主设计的中型气垫登陆船每艘约为万美元。而且野牛气垫船的维护成本也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设备。
4、野牛气垫船的技术来源于苏联时期,已经有些过时和落后。例如,它使用的NK-12MV燃气轮机是苏联在年代研制的涡桨发动机,已经被现代化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所取代。而且它的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也不符合中国海军的标准和需求。
因此,中国海军在引进了4艘野牛气垫船后,就没有再继续购买或建造。
相反,中国海军开始加快自主研发和建造新一代的两栖作战平台,包括型两栖攻击舰、型船坞登陆舰、型中型气垫登陆船等。
这些平台不仅具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性能,也更适合中国海军的战略和战术需求。
然而,最近有消息称,中国海军又开始复产野牛气垫船,并已经在哈巴罗夫斯克造船厂建造了第一艘自产的野牛气垫船。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中国海军又改变了主意,重新认识到了野牛气垫船的价值吗?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中国海军对野牛气垫船有了新的需求,而是因为中国海军想要充分利用已经获得的技术转让,以及为了满足一些特殊的任务和场景。例如:
1、中国海军想要完善和提升野牛气垫船的技术水平,使之更符合中国海军的标准和需求。
例如,改进燃气轮机、电子系统和武器系统,提高可靠性、效率和火力。
2、中国海军想要增加野牛气垫船的数量,以便在必要时可以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气垫登陆舰群,对敌方进行突然袭击或强行登陆。
例如,在台湾海峡或南海等敏感地区,野牛气垫船可以作为一种突破性的武器,给敌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实际损失。
3、中国海军想要探索野牛气垫船的其他用途和潜力,以便在不同的任务和场景中发挥其优势。
例如,在内河、湖泊、沼泽等水陆交界地区,野牛气垫船可以作为一种快速机动的平台,执行侦察、运输、支援等任务。
据悉,中国海军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再建造2艘自产的野牛气垫船,使其总数达到6艘。这样一来,中国海军就可以拥有一个完整的野牛气垫登陆舰中队,每天就能向台岛运送名士兵(每艘可载人,每天可往返4次)。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和可能性,并不代表中国海军真的会这样做。
但是,这也说明了野牛气垫船在两栖作战中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