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防部5月31日宣布,一种用于空投载人装甲车辆的降落伞系统达到了俄罗斯国防部和空降兵所提各项技术要求,已通过国家级测试。“瓜田-U-PDS”系统由莫斯科“全能”设计生产集团研制,用于伊尔-76型运输机空投搭载乘员组的装甲车辆,以便乘员在整个空降过程中都有装甲防护,着陆后可以立即投入战斗。与这种俄军独有的伞降方式相比,如果乘员和装甲车分别伞降,乘员寻找战车过程中缺少防护,容易遭受敌方攻击。俄新社报道,“瓜田”系统各主副伞分装在多个伞包内,伞包捆扎在装甲车辆后部的车体表面。伊尔-76飞到预定空域后,装甲车辆从运输机后部货仓出口滑出;引导伞牵引下,总共11个主伞同时张开并向四周分散,各主伞伞面表面积均为平方米,主伞下方有多个相对较小的副伞;所有主副伞的伞绳汇聚到一根吊索上,吊索与装甲车相连。依照设计,降落伞减速作用下,装甲车辆调整至水平状态;车载充气装置随后启动,在车底“吹”起缓冲气垫。装甲车辆落地后,所有伞绳断开;车内乘员可发动车辆驶离气垫,接载其他伞降士兵、投入战场。俄罗斯红星电视台网站等媒体报道,与“瓜田”系统配套,BMD-4M型战车自重14.2吨,乘员3人,在地面行驶时可额外搭载6人,配备两门火炮、两挺机枪和一台反坦克导弹发射器;BTR-MD型装甲运输车自重13.2吨,乘员2人,着陆后可再搭载13人,配备两挺机枪。这两种装甲车辆都能泅渡抢滩。俄新社报道,国家级测试期间,“瓜田”系统完成70次空投载人车辆任务;俄罗斯军方今年将与“全能”集团签订“瓜田”系统批量生产合同。(完)(栾海)注:作者是新华社驻莫斯科记者。